梧桐细雨文学网-中国纯文学经典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小说频道 > 百味人生 > 尸谏

尸谏

 

作者:秦关中 来源:本站 时间:2021-08-08 阅读:
摘要:道光年间,官场腐败,各地冤假错案接连涌现。浙江德清徐仉氏杀人灭口的案宗传放在了刑部尚书王鼎的案台上。王尚书异常气愤。

道光年间,官场腐败,各地冤假错案接连涌现。浙江德清徐仉氏杀人灭口的案宗传放在了刑部尚书王鼎的案台上。王尚书异常气愤。他心里很明白,此案很棘手。本案已经拖了三年之久。按察使王惟恂,先被朝廷派去处理此案,可没想到徐仉氏竟然不惜重金,全部收买了德清地方甚至省府大大小小的所有官员。王惟恂到了哪里,立刻陷入层层的关系网中,巡抚、知府、同知、知县等纷纷来插手说情,使得王惟恂束手无策。最终,王按察使无奈自缢。此事一经传出,天下一片哗然,朝廷无不为之震惊。

王尚书仔细地阅读起了案宗。原来,那是道光十二年,浙江德清发生了一桩蓄意杀人案。凶案的主角徐仉氏。徐仉氏的父亲是德清有名的富豪,大名鼎鼎。而这位富家千金命不好,她先嫁给了当地才貌双全的名公子章同林。婚后,两人恩恩爱爱,感情甚笃。然而,好景不长,就在婚后的六年,这章公子不知患了何病就一名呜呼了。可怜这徐仉氏,沦为寡妇,十分凄凉,日食起居感到十分孤独。后来,她又改嫁给了比她大20岁的林大人。这林大人在省府任职,平时很少回德清。林大人有一个英俊潇洒的儿子,自从徐仉氏见到这儿子的第一天起,她就迷上了这位前房的儿子。两人眉来眼去,不久就乱伦通奸。纸包不住火,很快,东窗事发,丑事败露。此时,立刻引起林大人的愤怒,林大人大骂徐仉氏恬不知耻,有违伦理。林大人干脆就休了她。同时,丑闻也被儿媳孙氏获知。儿媳不依,大吵大闹,这使得徐仉氏尴尬不已,无地自容。狗急跳墙,两人走投无路,合谋杀害了儿媳孙氏。

全面了解了案情,王尚书“咚”“咚”地敲着了桌子,他愤然道:“一定要罪犯绳之以法,决不可让这泼妇逍遥法外!”

王尚书为了追查案宗,他风尘仆仆,从京师感到了德清。来到那里,他绕开官府,深入百姓,明察暗访。这里的百姓似乎厌倦了此事,他们很恐怕此事,一开始不愿意透漏任何消息。问及此事,他们总是躲躲闪闪,遮遮掩掩。王尚书尽力鼓励百姓说实话,给他们打气,一再向百姓承诺,向他们做主,绝对保证不会惹任何麻烦。经过百般努力,百姓最终还是相信了王尚书,他们向他吐出了真情。听了百姓的反映,王尚书大吃一惊。掌握了大量证据后,王鼎决定将徐仉氏绳之以法。

就在这时,徐仉氏又故伎重演,大肆贿赂各级官员,她为他们送去了金银珠宝、翡翠玛瑙,为自己逃脱罪责。与此同时,徐仉氏也四处打听王鼎的嗜好,她也将金钱美女送到了王鼎的府上。徐仉氏满脸堆笑地对王鼎讲,久闻大人大名,今日专来拜见,特送小礼,不成敬意,望大人笑纳。王鼎鄙夷地看了看徐仉氏,厉言道:“我王某一向做事光明磊落,廉洁奉公,你还是收回这些礼物吧。”无奈,徐仉氏只好恳求王鼎高抬贵手。王鼎火冒三丈,他为官多年,办理了众多大案,可从来还没有碰见过如此不知羞耻的家伙。二话没说,王鼎把刁妇轰出了府衙。

随后,各种匿名信函铺天盖地投来,一些徐仉氏的老关系户又来亲自说情。他们说徐仉氏杀人案决无此事,纯熟捏造诬陷。徐仉氏,乃德清贞洁之妇,一向为人厚道,决不会干那些伤天害理之事。王鼎当着那些游说者的面,公开撕毁了匿名信函。同时,他铁青着脸,怒耻那些贪官污吏。他毫不留情地说:“你等一派胡言!王惟恂按察使稽查此案时,你等就百般袒护徐仉氏,百般阻挠秉公办案,结果令王大人自缢殉职。难道你们还要让本大人做第二个王惟恂不成!你们这些官员,身为朝廷命官,享用常听俸禄,可不为圣上分忧,却专门索取贿赂,以权谋私,真是国法不容!难道你们就不怕圣上怪罪吗?”王尚书的几句话,说得那些说客面红耳赤,无地自容。他们纷纷昏溜溜地走开了。

时隔不久,王鼎在大堂之上,公审了徐仉氏故意杀人一案,当时,围观的百姓很多。当着百姓的面,王鼎宣布立刻将徐仉氏处以极刑,以平民愤,德清民众无不拍手称快。

就在王鼎秉公办案的时候,一件事又缠住了王大人。

这年的秋闱即将举行。小儿将由京师会故乡参加科举。消息传开,立刻惊动了陕西省府以及蒲城县衙。许多官员明白,王鼎那可是当今皇上面前的红人。如果能攀附上他,那今后的仕途宽阔无比。为此,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接近王公子。

首先是陕西关中道台赵大人,王公子刚下榻西京,他便赶来了。赵大人先自我介绍,恭维地说,王公子回乡参加会试,乃是关中父老的幸事。公子一路劳顿辛苦,实在辛苦。今日特送关中土产,不成敬意。多谢赵大人的关怀。此时,王公子的心里充满了无比的自豪。

送走赵大人,蒲城县的县令孙基石也赶来了。他似乎更加客气。他说,公子回陕会试,一定要回故居看看,蒲城百姓都在惦记着公子。我代表蒲城百姓欢迎公子。多谢,多谢,王公子感激不尽。

其实,王公子此次回归最关心的事是科举考试。这次考试,一定要考好,否则,王家脸上无光,他无法向父亲交待。为此,王公子决定亲自拜访一下陕西李学尹,打通这一关节。

公子回陕后,王鼎惴惴不安,他总不放心小儿的所谓。他思前想后,绝不能让小儿做出一些卑鄙龌龊的事情。于是,他吩咐家人,拿出笔墨,立刻为小儿回函一封。信函中,王鼎一再告诫小儿,万万不可惊扰故乡官员百姓,绝不可做有损王家脸面的事情。望儿能自重,谨慎从事。

王鼎虽然在京师为官,可他时刻牵挂着家乡蒲城的百姓。为此,他还特意给蒲城特地资助白银2000两,特地用来修缮蒲城大同小学校舍,资助贫困学子。书信写好,汪鼎立刻派人快马加鞭送到了陕西。当王公子接到信函,他才恍然大悟,庆幸自己没有走那一步。

秋闱如期进行。王公子很坦然地走进考场。他策论、解题等对答如流。这次科举王公子大获全胜。时隔不久,京师王府传来喜讯:王公子中举了!他名列榜首!这是王家的荣耀。王鼎异常高兴,他亲自设宴,以示共庆。

王鼎秉公办案、严格教子,诸如此类美德传到了道光帝的耳朵里。他十分欣赏王鼎的清明。此时,正好有一件系关民生的大事必须当即解决。道光帝此时想到了王鼎,他认为只有王鼎才是最佳的人选。于是,道光帝在“正大光明”殿亲自召见了王鼎。

为臣参见圣上,王鼎双手扶地,对道光帝行大礼。他询问道光帝,不知圣上召见有何要事?

抬起头来,道光帝仔细看了看王鼎,只见他一脸正气。看来,自己的眼力是对的,没有看错人。爱卿,事情是这样……道光 帝很快拿出了一份下面大臣递交上来的奏折,交给了王鼎。然后他对王鼎说:“大人仔细看后,便知道问题的所在。王大人一向秉公执法,铁面无私,朕坚信,爱卿一定会不负众望,一定会妥善处理此事。”

原来,道光帝所说的不是别的,而是长期困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盐政。近些年,天津长芦以及两淮的盐政混乱,连年出现盐税拖欠的状况,每年拖欠180多两白银。纠其原因,当地各级官员相互勾结,中饱私囊。尽管朝廷不断派官员清查,可还是无济于事。盐税拖欠 俞演俞烈,朝廷财政连年受损。

看了奏折,王鼎一方面体会到了皇帝对他的信任,但另一方面又感到了肩上的担子沉重。这是一块硬骨头,要把它啃下来,实属不易。王鼎坚毅地答应了道光帝的要求。他很快启程长芦和两淮两地盐场。

一到那里,王鼎就深入实际,了解到很多情况。他发现盐税亏空问题主要出在承办盐务的官员身上。这些官员他们都把朝廷的利益置之度外,而把盐务当作发财的好机会。于是,每届官员只要一上任,他们就开始腐败堕落。王鼎很快查出了许多官员的劣迹,并迅速将这些官员上报朝廷,一一将这些官员革职查办。

作为盐务大臣,王鼎认真研究了两地的盐务状况。他吩咐左右,拿出笔墨,立刻写下了几条整顿盐务的措施。这几项措施主要包括:疏通销售渠道、增添销售店铺、裁撤盐务机构、严明盐务行规。以上几条迅速散发各地。时隔不久,两地的盐务状况出现了好转。盐税大幅度增加。为此,道光帝再次在“正大光明”殿召见了王鼎。道光帝道:“此次王爱卿功劳卓著,为朝廷立下汉马功劳,理应嘉奖。故朕命爱卿为直隶总督,明日启程赴任。”

王鼎连忙行大礼,感激道:“多谢圣上恩典,此次稽查盐务,全是圣上的英明。”道光帝听后心里十分欢喜。

王鼎刚启程赴任,一到圣旨十万火急地传到直隶总督府衙。

内务总管下马宣旨道,直隶总督王鼎接旨。王鼎立刻双腿跪地,接圣旨。启天承运,皇帝诏曰:近来河南祥符黄河决口,洪水滔天,肆意蔓延,百姓背井离乡,颠沛流离。仅特调直隶总督王鼎为河督,专职督办洪灾。

接到圣旨,王鼎岂敢怠慢。他立刻启程,日夜赶赴治黄工地。其实,祥符水灾早在前几日他已经闻知。途中,他就在想如何治理的办法。他知道,此前皇帝已派遣侍郎慧成前去治理。慧成到那里,认为河道不可堵塞,只能迁移省府。王鼎对此办法极不赞成。他认为,开封乃为繁华大都市,居民数十万,如果弃城而走,那将会损失惨重,是千年的古都从此湮灭。他认为,此事只能采取疏通渠道,高筑堤坝,才可彻底根治水患。

到了祥符,王鼎日夜兼程,紧罗密布地展开了治水。刚开始,下级官员不了解王鼎的脾性,他们和对待以往督河官员一样,给王鼎送来了燕窝。他们假惺惺地说道,大人为治理水灾,不辞辛劳,理应滋补身体。王鼎厉声谢绝,他严厉地说道:“为朝廷效力,为百姓造福,理所应当,如果有饥饿之感,粗茶淡饭填饱肚子即可,不必如此奢侈浪费。”下级官员们担心王鼎的休息,有意给他安排了开封最好的酒楼客栈,并以妙龄美女陪伴。王大人看到这些,他大发雷霆,声称自己到此是来治理水患的,而不是为了享乐的。他命令尽快把这些撤走。他令下级官员给他准备一轿就可以了。为了尽早完工,他就天天在轿子里过夜。蚊虫叮咬,闷热潮湿,他全然不顾。

一年的春节,为了不耽误工期,王大人竟然和民工一道,留在了工地。民工们感动不已,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乃是万家团聚的日子,王大人应该返回京师和家人团聚才是。王鼎连连谢绝。他语重心长地说:“治理水旱乃系关民生的大事,千万不可懈怠。我王某只有将水患彻底根治,才会安心。”就这样,他和民工们全留在了工地。风餐露宿,粗茶淡饭,王大人全然不在意。他翻到快乐。此时,天寒地冻,王大人只穿了一件旧的羊皮大衣。一位下级官员看不下去,于是送给他一件紫貂猞猁大衣。王鼎谢绝了下级的好意。他从中也真正了解到了水患为河连年不治的原因。

经过数年的奋战,黄河水患已经彻底杜绝。以往朝廷花去数千万银两,可不见水患有丝毫的减轻。可是,这次王鼎只用了600多万两银子,就彻底解决了问题。为此,王鼎再次得到了圣上的赏识。圣上降旨,加封王鼎为太子太师。

长久的疲劳,王大人积劳成疾。皇上立即召王鼎回到京师调养。就在王鼎在京调养期间,大清王朝发生了一件十分危急的事情。

当时,英吉利商人不断向中国贩卖鸦片,致使白银大量外流。一时间,从官员到百姓,大清臣民许多都变成了“瘾君子”。国家财政出现巨大亏空。为此,湖广总督林则徐上述道光皇帝,诉说鸦片之危害,立倡严禁鸦片。林则徐的上述令光绪帝大为震惊。于是,他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兼两广总督,前往广东禁烟。林则徐到达广州后,收缴洋商鸦片数百万斤,公开在虎门海滩销毁。英商认为他们的利益受到极大损害。于是,英国决定向中国派出远征军,讨伐中国。英国侵略军迅速把战火烧到天津白河口。此时,侵略者扬言要还要进犯北京,大清社稷危在旦夕。道光帝极度恐慌。此时,主和派的军机大臣穆彰阿和直隶总督琦善等人趁机谗言林则徐,结果,道光帝开始动摇,罢免了林则徐,启用了投降派的琦善。

消息传到王鼎圆明园的府邸,王大人感到十分震惊。面对强盗咄咄逼人的情势,道光帝接连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对敌之策。主战派的王鼎、御史陈庆镛、苏廷魁和主和派的琦善、穆彰阿等都参加了会议。此时,面对危难局势,穆彰阿和琦善等还在诋毁林则徐,诽谤林则徐。王鼎等听后立刻大怒起来。他当道光皇帝的面,痛斥道:“穆彰阿和琦善是卖国贼,和秦桧、严嵩没有什么两样。皇上不杀琦善、穆彰阿之流,无以对天下;老臣知而不言,无以对先皇!”双方发生激烈争执。道光帝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完全倒在了穆彰阿的一方。道光帝不分青红皂白,训斥王鼎,令他好心静养,不要过问朝政。

“圣上,千万不可轻信谗言,佞臣往往要误国!林则徐大人对朝廷忠心耿耿,绝无二心。请圣上重新启用林大人。此时不战而和,必然使我大清处于被动之局。而后,大清一旦战败,就会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听了王鼎的辩词,对道光帝没有什么触动。无奈,王鼎只好含泪离开了“太和殿”。

回到圆明园府邸,此时,天下大雨,狂风四起。几只乌鸦“哇” “哇”从圆明园飞了出去。此时,王鼎看着窗外,他悲伤到了极点。王鼎脸色煞白,他悄然来到一间偏僻的屋子,在屋梁上绑上了绳子,他两眼发直,然后缓步走到了绳子跟前。他失声恸哭,大声道:“苍天,你睁开眼睛,救出林大人,惩罚那些佞臣奸贼。林大人,王某先走了……”此刻,王大人手里还握着一份遗折:“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不可任,林不可弃!”

 

【责任编辑:梧桐细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