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细雨文学网-中国纯文学经典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散文频道 > 悠悠我思 > 阿拉还要写

阿拉还要写

 

作者:带雨的云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2-11-25 阅读:
摘要:第4个《百篇短文集》完成,开始写第5个《集》了。因为开始就是按拼音字母排列,第1篇应当是A字头,于是想起了在上海学会的唯一

第4个《百篇短文集》完成,开始写第5个《集》了。因为开始就是按拼音字母排列,第1篇应当是A字头,于是想起了在上海学会的唯一一句上海话“阿拉”,用A字头的《阿拉还要写》标题,又借它抒发“家乡”情结。

我不是上海人,在上海一口气生活了七年,后来还断断续续的去过,加起来又有几年,气候、人情、风俗都习惯了,能勉强算是半个上海人吧。

我这人很笨,许多地方呆过都没学会当地方言。比如在农村参加“社教”半年,一同去的同事地方话之准确度与熟练度,简直可以乱真。我却和在上海一个样,只学会了两个字“绑身”。“绑身”是指棉衣,意思一定是把身体“绑”得结结实实、暖暖和和的意思,名副其实。

再勉强算上则还有“落水”。天上落水当然就是下雨,虽然不那么文绉绉,却非常准确。“阿拉”不知道是怎么得来的,瞎猜,因为婴儿的最初发音是“阿”音吧。

我是五星红旗升起不足一年的日子去上海的。从来没离开过家乡,一个人从一个山洼里突然来到那灯红酒绿的“冒险家的乐园”,简直令我眼花缭乱、蒙头转向,甚至时时刻刻提心吊胆、战战兢兢。那时我才满16岁呵。

一天,我从虹口区一路问才找着了繁华的南京路,看见了国际饭店。它是我儿时惊羡、向往的,在“洋袜子”“洋布”“洋火”的商标上看到的。

这样高呀!我家乡的最高一栋楼才四层,四面八方的乡下人成群结队进城看新鲜,一个个目瞪口呆。我还笑话,觉得乡下人少见多怪呢。这时的我,站在国际饭店下面仰头看,岂不如同那些乡下人一样的目瞪口呆,一样的被当地人看作少见多怪哦。

我站在国际饭店对面的人行道上,想数一数这栋高楼究竟一共多少层,回家乡以后好摆摆我见多识广,告诉邻居和同学国际饭店有多少层

可是一遍一遍的数,开始时还清楚,到了十多层就头昏眼花,越数越不清了,一次次的用手指头指点着,眼累脖子酸,胳膊肘麻了也还是没有数清楚。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笑话我“这个乡巴佬!”

仰头拗脖高处望,数数到底多少层;

滑溜一下帽落去,莫非吹来落帽风。

高高兴兴的离开家,坐汽车一路上被颠簸得受不了的时候,我还后悔过,觉得不该去上海。第二年进了学校,同学们在一起热热闹闹,才不再后悔,庆幸来了上海,这里有如此多的老师和名教授。

我的《感怀短文》第4 集完成了,开始写第5集,心里非常高兴。古稀年没有白白的消磨于吃喝玩中,虽然不能叫做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至少可以叫做老有所依、老有所寄吧。

我不是从事文字工作的,古稀之人能够从头起步,是靠几十年前的注音符号ㄅ、ㄆ、ㄇ、ㄈ、ㄉ、ㄊ、ㄋ、ㄌ,靠一个手指头“点”出百万字来的,不论好歹,至少是精神可佳吧。尚且还是“七十三岁从头越”,从零起步的啊。

我不断鼓励自己,自己给自己打气,自己给自己提神,于是信心百倍:一定要继续写下去。

七老八十的人,除写感受又能做什么呢?一无所有。感受、体验、曲折、坎坷是多多的,快八十年了呵,所以便起名叫做《七十年感怀短文》,如果还能坚持下去,还盼着改成《八十年感怀短文》。我深深的祝愿自己这不值钱的生命,能够熬到那时。

不写东西又做什么呢。成天的踩马路、游超市、看热闹,把人生一年又一年的消磨在大街小巷,耗费在超市里,浪费在看热闹里,可惜啊。

况且时代风云变幻,有风风火火,有愁云惨雾,有振奋人心,有凶年饥月,每回忆起来,“慷慨每难免,兴会淋漓至”,就忍不住想抒发,敲进电脑里。

人家购物大包小包的,还用小推车推着,我即便购物,两个指头就能提回家,那酸涩……再说,自从写文章以来,把风风火火大跃进年代落下的失眠症治好了。吃过不少安眠药,连一个朋友把治精神病的氯丙嗪给了我也无济于事,轻则能睡4、5个小时,重则只能睡2、3个小时,甚至彻夜不眠。

写文章有如此的治疗效果,我何乐而不为呢,怎能不坚持下去呢。有些朋友本来还劝我不要写,当他们知道了写文章对我是如此的好事以后,都反过来支持鼓励我继续写下去:“写了高兴就好,继续写下去!”

老伴和孩子总问我累不累,要我休息,为了怕他们为我担心,只好说不累。不累是假话,怕他们为了我担心。

几乎一天到晚一个指头指指点点,指头不累眼睛累,眼睛不累脖子累,脖子不累腰累,腰不累屁股还累呢。不过虽然累,我乐意,总比彻夜不眠好,何况还能自我陶醉,借此回忆,又记录下来逝去岁月的生活遗痕,今后没事的时候能翻来覆去的浏览,不厌其烦的自得其乐。

自己好好调剂就是。一会儿停下来买菜,一会儿停下来洗菜,一会儿停下来切菜,一会儿停下来炒菜、吃菜,劳逸结合嘛。有时候还在家里跑跑跳跳、自说自话、喊喊叫叫。

自己都觉得好笑,七老八十的人这样的没个正经。过去的人年纪大了都爱在儿孙面前“正言厉色”、正襟危坐,做个榜样。没有孙子在身边,我不必“正襟危坐”。

开始是写一两篇玩玩,接近百篇后打算完成百篇搁笔,后来又打算完成两个百篇搁笔,再又想凑满“三”这个吉利数字。就是这样的“得陇望蜀”“贪得无厌”。现在想想,干脆决心写下去,到头昏眼花为止,生命不息、敲键不止,更上一层楼,爬上五楼去玩耍一番,管他古稀年还是耄耆年。

毕竟迈八十老翁年纪,脑子免不了稀里糊涂。比如我文章中的人称就常常前后矛盾,发稿后有帖子问,怎么一下子是“他”,一下子又是“我”?我写短文爱用第三人称,于是如果明明是自己的经历,便难免情不由己的“掉”了进去,所以一会儿“他”一会儿又成了“我”,露了马脚。

明明是在写自己,常常把我称作他;

情不自禁变成我,网友奇怪怎么啦?

原来老汉已近八,糊涂还老眼昏花;

一会是我一会他,蓦然回首笑哈哈。

【责任编辑:梧桐细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