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细雨文学网-中国纯文学经典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散文频道 > 悠悠我思 > 口中的民族自尊

口中的民族自尊

 

作者:褦襶子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2-12-16 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人入口的食物改变了,出口的语言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前几年,国外一家外资企业,在中国招工。可是出现了

改革开放以来,国人入口的食物改变了,出口的语言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前几年,国外一家外资企业,在中国招工。可是出现了令人惊诧的结果,几乎全体应招人员英语成绩均非常优秀,但汉语成绩却几乎全部不合格。因此被拒之门外。外企老总对应招人员说,要是单纯找英语好的,在我们美国到处都是,你们英国学得再好,还能好过我们美国人?招收中国人,就是要让你们这些人在美国企业与中国企业、消费者之间架起一座交流的桥梁。你们的汉语水平如此之差,所以本公司不能录用你们。

这件事在当时的国内引起不小的轰动。然而并没有引起政府与教育界同仁的足够重视。在全世界都在掀起学习汉语高潮时,国人正在把自己的母语遗弃。汉语是中华民族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世界上表达最准确的语言,也是世界上输入计算机最快的语言。可是目前社会上流行着重视英语,忽视汉语的现象。中国人将英语奉为至尊而将汉语弃如敝履。

最近,在中国举行的国际会议,工作语言竟然是全英语,因为这是“国际惯例”;大学生英语不过四级就无法毕业;求职者不懂英语也与许多工作机会无缘;甚至连许多工作岗位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英语,也要求必须具有相当高的英语水平。教育部将双语教学列为高校考核指标。引发了双语教学浪潮,许多中小学纷纷效仿。对于高等学校的自然科学专业,大学生们肩负着未来国家科学发展的重任,需要从全世界的科学发展高度来着眼。双语教学尚有现实意义。可是一些国内的汉语言专业也倡导双语教学。甚至中、小学教师在晋升职称时,也要考核双语教学水平。姑且不说这种双语教学在中国目前教育发展的层次上是根本不能实现的,即使能够实现,对于培养普通劳动者的基础教育,有现实意义吗?以人类现有的智力水平,能够做到吗?愿望是好的,我也曾幻想着中国的孩子们都能操一口流利的外语,如果能成为现实,也不能说对社会发展没有好处。可是大部分中国孩子学习现有文化内容已经是接近生理极限了,再要求他们在每个领域都能从两种语言的角度来理解,这只能象共产主义一样,在人类目前的发展水平上,是没有现实意义的。共产主义是人类美好的未来,可是那得须要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扫除国际间的语言交流障碍也一样,尚须要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也许有一天,全世界使用一种语言,现在世界各民族的语言都成为艺术,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那至少现在还是全人类奋斗的目标。

虽然以现今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不易于再倡导狭隘的爱国主义。可是爱国主义不是不须要了,一个没有民族自尊的民族,迟早要被开除人类序列的。当有一天人类奔向地球以外的另一个家园时,这样的民族大概只能按一物种被少量提取到新的生活环境。而大部分要留在地球上自生自灭了。

最近我在网络里看到一些关于“汉语只能向英语投降”的内容。难道我们与人类文明同步发展的华夏文明真的要象印第安文明一样被西方文明所取代?语言是民族文明的象征,也是一个民族发展重的要因素。据路透社报道,法国近来拒绝意大利兼并法国一家能源公司被认为是“经济爱国”;为了增强法国人经济爱国的决心,法国总统希拉克以他的一次“壮举”:因一位法国商界领袖在国际会议上用英语发言,希拉克竟愤然退席以示抗议。诠释了民族自尊。希拉克的愤然退场行为被解读成“语言爱国”。

法国官员透露,当时欧盟商业游说团负责人、法国商界领袖塞埃从说法语变成说英语之后,希拉克、法国外长杜斯特-布拉齐以及财政部长布雷东离开了会场,直到塞埃发言完毕之后才返回会场。塞埃解释说他转而说英语的原因是英语是“商务语言”。我们的政府领导人为什么就不能也拒绝“国际惯例”呢。

这让我想起我们已故的周恩来总理。周总理会多国外语,能够经常给翻译纠正语言错误。可是周总理在国际公开场合从不说一句外语。而我们现在的国家领导人,动不动就在国际事物中来几句笨拙的外语,难怪美国敢炸我们的大使馆。这样一个连自己母语都可以丢弃的民族能有什么骨气!

在中国本土召开的国际弦理论大会上,与会科学家都须用英语发言,汉语沦为看客。而座下的听众却大部分是国人。数学家曹怀东在北京友谊宾馆刚刚结束了有关庞加莱猜想的英语演讲,申爱华就提出:“您能不能用汉语简单地讲一下演讲的内容?”。然而却惹来听众一阵笑声和掌声。

申爱华是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的博士生,与会场里的许多听众一样,他主要是来“追星”的。由于报告均使用英文,且没有汉语翻译,他说:“估计除了搞微分几何的一小部分人,大多数听众跟我一样也没听懂多少。”

从演讲到文本资料,全部使用英文,这在中国承办的同类科学学术会议中并不稀奇,而且似乎很少有人表示反对。早在前两年,在上海召开的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上,从论文汇编到会议网站,从演讲到提问,乃至会场门口的指南,全是英文。部分海外华裔学者提出采用中英文双语,竟被组织者以“国际惯例”为由拒绝。那次会上,倒是美籍华裔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坚持用汉语作报告,成为唯一的“反潮流”者。

同年,在北京召开的“全球华人生物学家大会”也几乎一律使用英文。有经验者在网上透露,在这种国际学术大会上如果你用汉语,会感到很难堪,因为那代表你水平不够。恼人的是,这些会议名称往往还一律冠以“华人”二字。这让我想起那句名言,科学是无国界的,可是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难道这些科学家的虚荣比民族自尊还重要?我们的科学家可能是科学领域里受人尊敬的,可是他们数典忘祖,忘了生他们养他们的这块故土,忘了他们血管里流的是中国人的血。

一个使用中国纳税人的钱财并在中国召开的会议,却要一律用英语进行交流,甚至,中国听众连翻译服务都无法享有,岂非咄咄怪事?

国际弦理论大会上,由于申爱华的建议,数学家朱熹平改用汉语演讲后,引起现场一片掌声。为什么?中国人当然是听汉语舒服,在中国土地上面向中国听众演讲,能讲汉语为什么不讲汉语呢?不错,会场中还有部分国外学者,但完全可以向他们提供翻译讲稿和翻译服务嘛!

我们当然不能做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而且中国在向国际化迈进,需要更多无障碍的对话。但至少在本土,在同胞之间,在我们中国科学家创造的科学成就进行交流时,对汉语应有更多的自尊与自爱。

【责任编辑:梧桐细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