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细雨文学网-中国纯文学经典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散文频道 > 随笔小记 > 僵化的春晚

僵化的春晚

 

作者:曹友琴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1-08-07 阅读:
摘要:一年才过一个年,喝了压岁酒之后,总想被乐乐一番。年年都说春晚好,可看春晚却越来越提不起精神。说那些编导、舞美、演员不

一年才过一个年,喝了压岁酒之后,总想被乐乐一番。年年都说春晚好,可看春晚却越来越提不起精神。说那些编导、舞美、演员不卖力,又实在说不过去。

舞台景致很美,灯光美,图案美,可总比不上北京奥运开幕式吧,还兴奋得起来吗?

一个歌星唱歌,背后那伴舞阵容之强大,大有千军万马之势,伴舞者又全是靓妹、靓仔,看来编导欲以人多势众取胜,以人美取胜,却又因为小小舞台上人挤人而显得乱杂,人们也就来不及欣赏那些美人,倒反而削弱了歌声的魅力。

舞蹈节目,其舞蹈服装之华美,色彩之艳丽,简直叫人眼花缭乱,却并没有给人留下当年比如“孔雀舞”的美好的印象。

春晚歌颂了咱的幸福生活亚克西,可一想到被“钓鱼”,一想到唐福珍的自焚,一想到农民工春节前还是为讨工钱而苦苦奋斗,一想到大学生做“蚁族”的无奈......还怎么“亚克西”得起来呢。

想来是戏剧由于编导再也弄不出什么新花样,今年春晚干脆就免了,倒也实在。

有一种文化叫“娱乐文化”,春晚自然就是地道的“娱乐文化”了。既是“娱乐文化”,其功能当然离不开逗乐、搞笑,相声、小品等语言类节目就应该更可以行其所长了。百姓爱看语言类节目,在下也是这一类,无非也就想被逗得乐一乐。然而,是不是那些语言类作者已经江郎才尽,或是思维僵化,就使得语言类节目总是走不出套套。其“情节”总是想当然编写,陷入程式化泥淖:总是用“误会”制造“情节”之起伏;语言方面,总一味用谐音、用“脑筋急转弯”去刻意制造笑料;题材上总是不敢正视现实,如果说也讽刺了社会现实的话,也只是一种不痛不痒、无关痛痒、隔靴搔痒式的“技法”。比如小品《五十块钱》、《捐助》、《家有毕业生》、《整容》,相声剧《不能让他走》,等等。一个思维,一个模式,一种表演路子,焉能拨动观众的笑神经?

加之,演员阵容又基本是“老脸色”,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也都“眼熟能详”。就是赵大叔也还是戴的那顶十数年“一贯制”的遮颜破帽,一回两回,乃至三回四回还能逗得人发笑,老是那副“德性”,就难免让人生厌了。譬如天天吃鲜美无比的海鲜,三天一吃也就逼得人倒胃口。有人寄逗乐期望于赵大叔那个小品的,却大概因为赵大叔考虑到贵体要紧,不敢大喜大悲,也就不像往年在舞台上有逗乐的夸张表情和动作。去年刚刚能逗乐的小沈阳,今年在赵大叔的《捐助》小品中,却又是个不让他笑的角色,是个谁都能演的死板板的角色,观众当然也就笑不起来了,这是怪不得观众的。

年年春晚,年年都要在媒体上宣传得红火又神秘,可年年都让人们觉得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真的应了“越是吹捧得热火的,越是不经看”那句街坊流行语。

独家垄断的春晚,何时才能走出老熟套、老俗套呢?谁能做出回答?

【责任编辑:梧桐细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