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细雨网欢迎您!   
梧桐细雨文学网  
当前位置:主页|人物传记|韩愈传|六 挣扎

六 挣扎

类别:人物传记    作品名称:韩愈传     作者:李长之      字数:本文有1751个文字    阅读时间约5分钟

  

  然而抱负是一回事,考试的失败却也终归是失败,韩愈是个文人,而不是圣人,因而他不能不愤愤,在失败中求挣扎。

 

  在这年的正月二十七日,有《上宰相书》。仍本他自我推荐的做法,请求宰相举用他。这封信先引的是《诗经》《孟子》,认为培养人才是最可称道的事。谁该负这种责任呢?那就是君与相。至于他自己,则是一个标准的读书分子,亦即理想的士,你看,“名不著于农工商贾之版,其业则读书著文,歌颂尧、舜之道。鸡鸣而起,孜孜焉亦不为利。其所读,皆圣人之书。杨、墨、释、老之学,无所入于其心。其所著,皆约六经之旨而成文,抑邪举正,辨时俗之所惑。居穷守约,亦时有感激怨怼奇怪之辞,以求知于天下,亦不悖于教化。妖淫谀佞诪张之说,无所出于其中”。没有一点不是正统。可是他现在的运命呢,“四学于礼部乃一得,三选于吏部卒无成”,所以不得不上书了。他的看法很直接,他认为国家既需要人才,士人也需要位置,“上之设官制禄,必求其人而授之者,非苟慕其才而富贵其身也;盖将用其能,理不能;用其明,理不明者耳。下之修己立诚,必求其位而居之者,非苟没于利而荣于名也;盖将推己之所余,以济其不足者耳。然则上之于求人,下之于求位,交相求而一其致焉耳。……可举而举焉,不必让其自举也;可进而进焉,不必廉于自进也”。真为西洋人的作风!又为使人根据成绩决定用与不用起见,仍然是抄了若干首文章,请宰相们审查。

 

  殊不知在中国这种社会,是不适宜于这样作法的,当时既无效果,后世还挨了许多骂,况且这时的宰相是赵憬、贾耽、卢迈,其中之一就是所谓贾滑州,他在二十三岁时已经上书而如石沉大海的了。

 

  可是韩愈不死心,隔了十九日,就是二月十六日,又第二次上书。他说他像受了水火之灾的人一样,对任何人都想求救,“蹈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呼而望之也;将有介于其侧者,虽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他更说:“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举于管库;今布衣虽贱,犹足以方于此。”意思是:难道自己还不够一个强盗么?真是像他书中所谓“情溢辞戚,不知所裁”了!

 

  然而这封信仍是枉然,于是又隔了二十九日,即三月十六日,作第三次的上书。这一次没有引《诗经》《孟子》,却提出周公一食三吐哺、一沐三捉发之说。他说难道你们宰相比周公还高明吗?周公还那样虚心求才,你们为什么拒而不纳?国家的政治,难道也真正到了不需要人才的时候了么?韩愈举出:“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四海岂尽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岂尽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岂尽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岂尽修理?风俗岂尽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岂尽得宜?休微嘉瑞麟凤龟龙之属,岂尽备至?”否则就不该对人才这样冷淡,就不该让韩愈一上再上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再说,他这样急于求仕,是学孔子,不过孔子是在不统一的春秋时代,一国不用,可以去另一国,现在不然,“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国,舍乎此,则夷狄矣,去父母之邦矣”,断断不能到夷狄那儿去做官啊!还有一条出路是到山林里去,可是这在韩愈也做不到。因为“山林者,士之所独善自养,而不忧天下者之所能安也;如有忧天下之心,则不能矣”。韩愈的态度虽若可笑,然而是实情。他的民族本位思想在这里,他的入世思想在这里。后来排佛,也不外一则因为那是“夷狄之法”,二则因为那是“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在韩愈正是前后一贯的。

 

  然而说什么,也是没有反响。于是,只好在这年的五月,收拾行李,离开京师长安而东归了。因此他的游学生活,算告了小小段落。

 

  他在京师时的穷困情形,后来隔了四五年,才在给李翱的一封信里说出来:“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所以他那三上宰相书的急进,就更可原谅了。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