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细雨文学网-中国纯文学经典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杂文频道 > 杂七杂八 > 更要关注打黑背后的“黑影”

更要关注打黑背后的“黑影”

 

作者:曹友琴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2-07-31 阅读:
摘要:媒体以《是她掀起打击黑砖窑风暴》(载于《东方周末》)为题,长篇报道了河南郑州一个普通女公民,一个有个7岁孩子的母亲--

媒体以《是她掀起打击黑砖窑风暴》(载于《东方周末》)为题,长篇报道了河南郑州一个普通女公民,一个有个7岁孩子的母亲----辛艳华,是她把山西黑砖窑之黑,公之于阳光之下。这本来是一个正义之举,但报道读来却总让人有一种压抑感,眼前飞来一个又一个问号,感受到辛艳华背后有着重重忽隐忽现的“黑影”。

辛艳华揭露黑砖窑的那篇文章《400位父亲泣血呼救,谁来救救我们的孩子?》,不是首先在报纸或电视媒体,而是在网络媒体现身,而且还用了一个怪异的网名“中原老皮”。她说,她“做了些预防工作”,她“没有在自己家里或单位发帖,而是借用朋友公司的一台电脑”,为的是不让人“直观揣测发帖人的身份”。显然,她很谨慎,谨慎中含着畏惧。这畏惧又源于何方?来自何人?黑影!

在山西警方“正试图寻找‘400位父亲的发帖人’,以进一步调查砖窑事件的破案线索”时,辛艳华却“竭力避免与山西有关方面接触”。她本不应该有什么顾忌,而她却躲避山西警方。这是为什么?

家长们寻子心切,曾呼吁河南省有关部门开展跨省解救,但却被无奈告知,“跨省解救不是容易事”。如果说跨国营救非易事,倒还可以理解,在咱们国门里,河南有关部门为何推诿、拒绝呢?是它们没有责任心,还是另有隐情呢?一个无权无势的弱女子能够跨省打击黑砖窑,权力机关“打黑”怎么就是“不是容易事”呢?又一个隐隐约约的“黑影”。

辛艳华曾经拨通省内以及中央的多家媒体的报料电话,“可惜一无所获”。“一无所获”者,不予理睬也。以后,辛艳华尝试在新华网上发帖,并且是“采用留言的形式”跟帖,但“帖子被拒绝发布”。这是因为报料的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弱女子,还是因为这种染黑的事见得太多,不屑理睬呢?还是别的什么不便言明的原因呢?如果因为揭露黑砖窑属于“涉及敏感内容”而被拒绝,那么,什么样的内容就不属于敏感内容呢?多亏“大河网”首先登发了辛艳华的帖子,点击率一下子高达58万,惊动了中央,媒体才纷纷“跟进”。这样的媒体,是否已经忘记“以民为本”了呢?

因为辛艳华的帖子,形成了一场打黑风暴,结果“全国媒体蜂拥前往郑州”。大概是他们急着要采访这位掀起风暴的女子,但“她从未接受任何采访”,而且还“搬离了市区的窝,落宿于朋友宿舍,也更换了手机号码”。山西警方找到了她发帖的公司,她也拒绝见面。辛艳华如此躲避,是出于她的自谦、不愿扬名于世,还是她一开头就有些惧怕心理,一直在做“预防工作”呢?怕谁?怕什么?她没有明说,大概也不好说。不让人感到她背后的“黑影”吗?

在辛艳华发帖之初,网上就有人“指责”她,或说她是“夸大其词”,或认定她是“别有用心”。“指责”的用心,大概不外是要把辛艳华的帖子扼杀在摇篮之中。这些人究竟是些什么人?他们的背景是什么?又一个“黑影”!

山西洪洞县的黑砖窑,早存在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除了那些与黑砖窑主有着利益上勾连的权力者,他们自是熟视无睹,或是故作无睹,但地方那些大大小小的主政者怎么也一律都是睁眼瞎呢?官场的境况,笔者也说不清楚。但山西怎么就没有一个正义之士,或隐身或正面去揭露这种一眼就能看出的丑陋呢?难道他们一概都是缺钙所致?还是有着更深层次的不堪?难道非得要一个省外女子因为黑幕偶然撞到她的眼球,才能得以曝光,进而使“包身工”得以解救?这实在是个想不动的问题。

洪洞县黑砖窑事件,似乎已经进入法院审理阶段或是收尾阶段,但笔者以为,不忙匆匆收场。解剖这只“黑麻雀”,从而引出有益的结论,才是更要紧的。

【责任编辑:梧桐细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