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8日拂晓,日军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宣告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三次长沙会战已不可避免。战前,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高度重视,责令李济深、贺衷寒、熊式辉、张发奎、薛岳、顾祝同、白崇禧、林蔚等人拟订作战计划。在具体起草中,这些名将并没有具体参与,具体拟订工作由吴石负责。
在制定作战计划中,吴石与参谋们反复认证,认真总结抗战以来历次会战失败的教训。根据第一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尤其第二次长沙会战的实际情况,提出要改变以往会战分散兵力层层设防,与日军进行阵地防御战而被日寇的飞机重炮大量杀伤的呆板模式。认为只要以部分兵力坚守正面既设阵地结合铁丝网、明暗火力点,逐次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并主动转移至日军的侧翼、继续进行抗击,结合夜袭、侧击、伏击、尾击等各种手段消耗日军战力,待日军进入预定决战区域,看准时机,趁日军攻击受挫之时,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将日军一举围歼。明显改变的作战思路,充分显示吴石将军和参谋人员过人的智慧和胆识。自然,经过深思、比对制定出的作战计划得到各方首肯,也得到薛岳将军⑩在内的一线作战人员的良好贯彻。以下摘录的是《作战计划》中的一部分内容,其具体、周详、周密,在实战中得到检验,也证明《作战计划》的科学性、针对性。
敌情判断
敌人再次向本战区进犯时,仍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以全力由湘北进犯,重点仍保持于其左翼,索取我军右翼包围攻击。另一种可能是:以主力由湘北进犯,其重点指向与上项同;各以一部分由南昌、武宁、通城进犯,策应湘北的作战。
作战方针
战区为诱敌深入后进行决战之目的,在敌进攻时,以一部兵力由第一线开始逐次抵抗,随时保持我军于外线;俟敌进入我预定决战地区时,以全力开始总反攻,包围敌军并歼灭之。
指导要领
(一)敌以全力由湘北进攻时,预定在长沙外围与敌决战,重点保持于长沙以东地区。
(1)湘北守军于敌人进攻时,先应利用既设工事拒止敌人。继应,一面采取逐次抵抗,消耗和迟滞敌人(在逐次抵抗中,敌压迫我左翼时,可作适当的抵抗;敌压我右翼时,则主动先撤退左翼,再适时撤退右翼,防止陷入内线,招致失败);一面在逐次抵抗中,适时作如下处置:以一部向梅仙、平江以东外线转移;以一部分别潜伏于汨罗江、捞刀河间各偏僻地区;以主力向相公市、沙市街以东外线转移。尔后,各潜伏部队应俟敌大队通过后,自动起来攻袭敌后,并阻止敌军撤退;并于总反攻时,待命以一部向西进攻,扼守汨罗江北岸,遮断敌军退路,以主力向捞刀河以北攻击,使围攻长沙之敌不得退过捞刀河北岸。
(2)赣中、赣北守军,在敌军进攻时,应以一部守备原阵地,以主力向浏阳以东地区前进;于总反攻时,待命由浏阳地区向长沙以东攻击。
(3)战区直辖各军:以一部及炮兵占领长沙岳麓山核心阵地,构筑坚固工事并确保之。直辖各军主力于总反攻时,待命由株洲、普迹地区向长沙以南攻击。
(4)湘北各挺进部队在敌军开始进攻时,于新墙河以北扰乱敌后;俟敌主力渡过泪罗江后,转移至新墙河以南地区活动;尔后阻扰敌军的撤退。鄂南挺进部队于敌攻击开始后,集中力量向蒲圻、临湖线及崇阳、通城线不断攻袭破坏,扰敌后方。
(二)敌以主力由湘北进犯,同时亦各以一部由南昌、武宁、通城向我军进犯。
(1)赣中、高安方面
南昌方面之敌沿湘赣公路进犯时,高安方面守军应利用现阵地拒止敌人;继应保持袋形态势,向上高附近进行逐次抵抗,以消耗迟滞敌军:尔后依该地区控制部队之参加,重点保持于上高东南,反攻敌军并歼灭之。
赣北挺进部队于敌进攻开始后,应向德安、南昌线,德安、安义线不断攻袭破坏。
(2)赣北修水方面
武宁方面之敌,经修水、铜鼓进犯时,修水方面守军应利用现阵地拒止敌人;继应保持袋形态势,向铜鼓附近进行逐次抵抗,以消耗迟滞敌军;尔后依该地区控制部队之参加,重点保持于铜鼓东南,反攻敌军而歼灭之。
(3)鄂南通城方面
通城崇阳方面日军,经白沙岭、长寿街进犯时,九湖山、幕阜山地区挺进部队应扼险阻止敌人;尔后保持袋形态势,向嘉义附近进行逐次抵抗,以消耗迟滞敌军;南茶、九宫山地区全部挺进部队,应迅速向长寿街方向前进,由东向西进攻敌军左侧背。
梅仙、平江以东部队,必要时应以一部由西向东进攻敌军右侧背。
(4)湘北南江桥、新墙河方面
湘北守军、战区直辖各军及炮兵的行动,见指导要领(一)(略有不同)。湘北各挺进部队的行动与指导要领(一)的指导同。
兵团部署
(一)第十九集团军应以主力守备高安、奉新方面现阵地,以一部控置于上高附近。
(1)敌全力由湘北进犯时,应抽一个师向浏阳以东前进,待命归第三十集团军指挥,向长沙以东攻击。
(2)敌一部沿湘赣公路进犯时,第一线部队先应利用现阵地拒止敌人;继应进行逐次抵抗;尔后依控制部队之参加,在上高附近与敌决战。康景濂纵队应向德安、南昌线,德安、安义线不断攻袭破坏。
(二)第三十集团军主力应守备澧溪方面现阵地,以有力一部控置于修水附近。
(1)敌全力由湘北进犯时,以一部守备现阵地,主力向浏阳以东前进,并指挥第十九集团军一个师,待命向长沙以东攻击。
(2)敌一部由武宁方面经修水、铜鼓进犯时,第一线部队先应利用现阵地拒止敌人,继应进行逐次抵抗,尔后依控制部队之参加,在铜鼓附近与敌决战。
(三)湘鄂赣边区总部所属各挺进部队,应以九宫山、太湖山为根据,在幕阜山地区活动。
(1)敌全力由湘北进犯时,应集中力量向蒲圻、临湘线,崇阳、通城线,不断攻袭破坏,策应湘北的作战。
(2)敌一部由崇阳、通城方面经白沙岭、长寿街进犯时,幕阜山、九湖山方面部队先行扼险阻止敌人;继应进行逐次抵抗;尔后依南茶、九宫山方面部队之参加,在嘉义附近与敌决战。
(四)第二十七集团军
(1)第二十军应守备南江桥方面现阵地。敌全力或以主力由湘北进犯时,应先利用现阵地拒止敌人;继应一面逐次抵抗,一面向梅仙、平江外线转移;尔后待命向西进攻扼守汨罗江北岸断敌归路,或依情况派一部向窜至长寿街地区之敌攻击。
(2)第五十八军应守备新墙河方面现阵地。敌以全力(主力)由湘北进犯时,先应利用现阵地拒止敌人;继应一面逐次抵抗,一面向长乐街至三眼桥、汨罗江南岸转移。
第九十九军应守备湘阴至临资口、营田现阵地;第三十七军主力守备长乐街以西汨罗江南岸现阵地。
敌向汨罗江进攻时,第五十八、第三十七军一方面由汨罗江继续逐次抵抗;一面以主力向相公市、沙市街(按“指导要领(二)”为高桥、路口余田)以东外线转移,以一部潜伏于汨罗江、捞刀河间偏僻地区。
俟敌大部队通过后,潜伏部队自动起来攻袭,尔后并阻敌军的撤退。俟总反攻时,待命以主力向捞刀河以北攻击。
(3)第十军控置于长沙、株洲地区,加强长沙工事,准备固守长沙。
(4)由第七战区增援之第四军控置株洲、衡山地区,准备协同新增部队,向长沙以南或以东以南攻击;并依情况(敌单独由赣中或赣北进犯时)准备参加上高或铜鼓方面的决战。
这个计划除了上述敌情判断、作战方针、指导要领、兵团部署外,并有兵站设置及补给、交通、通信设施及破坏等项,还附有各种要图,铅印成厚厚的一册,发给军长以上人员研究,并让各集团军按照计划规定的任务和行动,侦察地形,制定局部计划,报长官部备核。这个计划下发不过一个多月,第三次长沙会战就开始了。由于长官部及各部队对这个计划要领研究到位,有效统一高层军官的认识。一切指导和行动,全战区都是一致的,都能符合这个作战计划的要求,没有发生龃龉。
至1942年1月16日,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以伤亡万人以上、被俘139人、被掳获步骑枪1138支、机枪115挺等的惨痛代价全线溃败。敌炫耀战力之企图彻底破产。
长沙之战之后,外国记者由军令部派员和中央通讯社及各大报记者陪同前来长沙,先由薛岳接见,然后由赵子立向新闻记者发布报告。报告内容中关于会战经过部分是真的,关于战果部分,如日军伤亡、我军所获战利品等则有所夸大。报告后,把作战计划拿给记者们看,一名美国记者问:“你们墙上挂的《会战经过要图》怎么和这计划中的《作战指导要图》一样,你们这个本子是不是打过仗才印的?"报告人反问:“要是打过仗才印的,是不是还可以叫做《作战计划》呢?"那个记者摇着头说:“怎么这样巧呀,神话!神话!"报告人说:“先生,认为这是神话吗?不是神话,是现实。任何一个战争,如果没有一点越前思想,根本就不能打胜仗;凡是打胜仗,或多或少地总得有些越前思想表现在计划上。你们国家作战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