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细雨网欢迎您!   
梧桐细雨文学网  
当前位置:主页|人物传记|冷月无声:吴石传|第三章 “吴状元”/起来反对袁世凯

第三章 “吴状元”/起来反对袁世凯

类别:人物传记    作品名称:冷月无声:吴石传     作者:郑立      字数:本文有2025个文字    阅读时间约6分钟

  

  1912年秋天,经过几个月焦急的等待,吴石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盼到了军部的通知。虽说只是一纸公文,却是开启他人生的一扇门窗,他要入学了。他兴奋地北上湖北,来到武汉,如愿以偿地进入武昌预备军校。军校生活在一般人看来艰苦有加,但对于一直过紧巴巴日子的吴石来说,衣食无忧,不啻是进了天堂。衣服由学校当局发给,吃的是四菜一汤,每月还享有两元津贴。有了津贴,购买信纸、书籍和牙粉等日常生活用品也不用发愁了。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吴石觉得自己如同进入一个享用的世界,不愁吃,不愁穿,伸手要做的事只有学习功课。吴石心里有了明确的目标——要学出样子来,做一个真正保卫国家的军人。于是,一头扎进书堆里,如饥似渴地学习;一丝不苟投入军训,力求完美地完成每一个动作。每天清晨4时30分,他在沉沉的黑幕中起床,稍后就出现在操场上。在两年的学习中,几乎没有间断过。

 

  时局处于动荡之中。吴石不仅关心学习、用心领悟,而且也和人们一样关注着时局的变化。

 

  校园并不是一方与世隔绝的净土,时局变化的点点滴滴像风一样吹进校园。有预谋的宋教仁被刺案很快成为这些爱国学子议论的“热点”。

 

  1913年3月20日晚10点45分,奉袁世凯电召北上的宋教仁在上海北站检票口突遭枪击,22日凌晨不治身亡。宋教仁(1882—1913),字遇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宋教仁只活了32岁,但在辛亥一代革命党人中,毫无疑问他是一颗巨星。少年时他在湖北读书时就参与组织华兴会,失败后亡命日本,他亲赴辽东,运动“马贼”,策划武力革命,最后武昌起义也与他组织中部同盟会,推行“上中下三策”之“中策”关系最大。他提出的上策是中央革命,联络北方军队,以东北为后援,一举占领北京,号令全国;中策是长江流域各省同时起事,设立政府,然后北伐;下策为边境革命,或云南、或两广、或东北,在国外设立秘密机关,先占据边隅之地,徐图进取。在辛亥革命到来的前夜,他在上海主持《民立报》笔政,以“渔父”等笔名发表大量光焰逼人之文,内政外交、经济文化无所不谈,笔锋犀利,学识远大,为世人钦服。他之所以高出同时代的许多人物,是他的宪政思想和实践这种思想的努力。宋教仁东渡日本时只有20来岁,在那里接受了西方的民主思想,形成系统的宪政观念。据他1906年的日记记载,仅这一年他翻译的著作就有《日本宪法》、《英国制度要览》、《德国官制》、《普鲁士王国官制》等10来种。1912年冬天到1913年初春举行的国会两院选举中,他以代理理事长名义领导的国民党获得压倒性胜利。宋教仁从长沙到武汉,沿长江东下,从安徽到上海,再到杭州、南京,一路上到处发表演说,批评袁世凯政府,阐述自己的宪政理想,言论风采,倾动一时。他在演讲中多次讲到要“先定宪法,后举总统”,这和袁世凯“先选总统”的主张针锋相对,成为当时报纸热议的话题。宪法之争,成为宋教仁被暗杀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就在他动身北上时,上海火车站的黑枪击中了他,中国民主宪政的先驱撒手而去。孙中山挽宋教仁联:“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①接下来案件的破获,竟出乎意料地顺利。宋教仁不治身亡的下一日(3月23日),英公共租界巡捕房根据密报,在一妓院中将涉嫌的会党头目应夔丞抓获,并立即搜查应家。在应家发现有一人神色慌张,遂带回审讯,这位自称叫张福铭精于枪击的人最终供出真名为武士英,而他正是杀害宋教仁的真凶。应夔丞被捕后,法捕房总巡率人至应宅进行数次搜查,起获了大量公文,才发现应的背后指使人,竟然出自北京国务院内务部的秘书洪述祖,而洪又受命于国务总理赵秉钧。真相大白于天下,幕后黑手竟然是袁世凯身边的亲信,这使袁世凯一下子置于千夫所指的境地。吴石对宋教仁十分崇拜,特别是对他的宪政思想感兴趣,关注报纸上的宪法之争。随着事件的水落石出,吴石由悲愤转而气愤,为民主之死而心痛,约福建籍的同学一同回福建参加倒袁运动。这时,海上交通临时断绝,原定的行程只能取消,吴石这次弃学另寻革命出路的抉择成为昙花一现。

 

  同年7月,李烈钧在江西开展反袁运动,宣布独立,但双方实力悬殊,袁世凯的军队装备优良,训练有素,声名远播的反袁运动不多久就转入低潮。校中一位名叫雷英的江西籍同学秘密赴九江参加起义,因起义失败被捕,惨遭杀害。吴石得知这一消息后,异常悲愤,将军校严禁参与带政治性活动的规定抛在脑后,含泪写了挽联,秘密设立灵堂,召集一批来自福建、江西的同学一起进行悼念,祭后将挽联火化。挽联虽在熊熊的烈焰中成为灰烬,但已化作吴石与同学心中追求民主的信念,大家发誓要为雷英同学报仇,为保卫共和付出自己的心血。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